2021年7月3日17時25分,隨著第一車清潔固體燃料(CSF)產品的裝車發運,煤炭微量元素礦物質分離(“微礦分離”)技術的首套25萬噸/年工業化裝置成功實現第一次全流程投料試車。
25萬噸微礦分離裝置選址山東省滕州市大塢鎮,毗鄰金達煤礦坑口,是微礦分離技術自實驗室基礎研究走向商業化推廣的第一步。微礦分離技術由南方科技大學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能源界著名專家、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科及其團隊研發,是一項可以從劣質煤、煤泥、煤矸石等低值煤或廢棄物中分離出清潔固體燃料(CSF)和土壤改良用礦物質(SRM)的創新性技術。
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該項目2019年7月21日正式破土動工以來,現場項目團隊克服了作業環境復雜、有效施工期短、疫情停工等困難,帶領外圍合作單位預先把控、攻堅克難,及時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實現了工程設計優化,順利完成由3000噸工業篩選裝置至25萬噸工業示范裝置的工程放大。項目于2021年6月開始調試,7月3日投料試車成功并實現產品銷售。
劉科院士帶領團隊經過多年研發積累,通過微礦分離工藝可從煤炭及煤基固廢等含碳材料源中提取出未經地表污染、富含土壤有益礦物種類和植物生長所需的礦質元素。通過螯合等相關技術將其與傳統化肥相結合,可制備出兼具補充有益礦物質元素并減緩肥料釋放的多功能復合型肥料(簡稱“微礦基肥”)。該肥料養分的釋放規律與作物生長周期的需肥規律相貼合,釋放的礦質元素亦可促進作物對氮肥吸收,大大提高傳統氮肥利用效率,實現減肥增效目的。
今年2月26日,聯合研究團隊在大塢鎮開展了馬鈴薯大田試驗,對該新型肥料的減肥增效效果進行實地驗證。5月26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江麗華等多位專家對該馬鈴薯田間試驗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地方媒體進行了專門報道。在等量氮肥施用條件下,施用微礦基肥的試驗棚折合每畝實產3954公斤,與對照組相比增產率達18.8%;在降低微礦基肥用量條件下,施用微礦基肥的試驗棚折合每畝實產3568公斤,與對照組相比增產率達7.2%。專家組對微礦基肥的減肥增效性能予以了高度評價,一致認為微礦基肥減肥增效效果顯著,具有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建議進一步總結項目實施技術成功經驗,加大推廣運用力度。相關微礦產品已經在山東濟南、山東東營、山西呂梁等地開展了推廣示范。
微礦分離技術制備的清潔固體燃料(CSF)可經罐車或管道運輸至客戶廠區,用作煤化工、焦化及石油煉化原料,極具成本優勢,市場空間巨大。副產的天然遠古礦物質則用于土壤改良和土地復墾,通過新增如樹木等地表植被進一步吸收、封存煤炭利用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創造性地實現了煤炭行業與農業、林業的有機綠色耦合,是實現煤炭利用“碳中和”的新途徑。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邁向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之際,深圳瑞科天啟公司將再接再厲,為微礦分離和微礦基肥項目的應用繼續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